我叫李建国,62岁,半辈子在设计院埋头苦干,总算给家里攒下了房子车子,日子过得还算体面。两个孩子都让我骄傲,儿子34岁,事业有成,女儿31岁,聪明能干,可他们偏偏都不急着找对象。我安排了无数次相亲,托朋友、跑公园、刷网站,可他们连看都不看,态度冷得像冰。“爸,我一个人挺好,干嘛非要结婚?”儿子这话让我心头一紧。女儿更直接:“婚姻就是枷锁,我不想套上。”一开始,我以为是年轻人爱自由,可看着他们躲闪的眼神,我心里犯了嘀咕。有天晚上,我无意听到他们在房间里低声争论,提到“家里的秘密”。我推门进去,他们却立刻闭了嘴,脸色古怪。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,我一直没有了解自己的孩子……
01
我叫李建国,今年62岁,在市里的建筑设计院干了快三十年。
按说,我这辈子算得上顺风顺水,房子车子都不缺,两个孩子也争气,大学都是名校毕业,工作稳定,收入可观。
可这几年,我却被一件事弄得心烦意乱,晚上睡不着,白天也没精神。
我儿子李浩然,34岁,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项目经理,收入不低,人也长得精神。
女儿李若晴,31岁,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当律师,业务能力强,同事都夸她有前途。
按理说,他们俩条件这么好,找对象应该不难,可偏偏就是不找。
不仅不找,我安排的相亲他们也死活不去,态度还特别强硬。
“爸,我现在这样挺好,干嘛非得找个人来改变我的生活?”这是浩然的原话。
若晴的说法更直接:“我一个人过得自由自在,不想被婚姻绑住。”
一开始,我觉得可能是年轻人想法不一样,追求自由,慢慢就会改变。
可看着周围朋友的孩子一个个结婚生子,有的连小孩都会跑了,我这心里像压了块石头。
“老李,你家浩然怎么还没动静?我家小子比他小两岁,孩子都上幼儿园了!”同事老张每次见面都这么问我。
我只能笑着应付:“可能工作太忙,还没遇到合适的。”
但我心里清楚,事情没那么简单,绝对有哪里不对劲。
我试着和妻子张梅聊这件事,她却说:“孩子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,急也没用。”
她这话听起来有道理,可我总觉得她也在掩饰什么,眼神里藏着点不安。
为了让孩子们赶紧成家,我开始使出浑身解数。
我先是托同事朋友帮忙介绍对象,后来又在网上注册了几个婚恋网站,甚至还跑去公园的相亲角,拿着孩子们的照片和简历去“推销”。
每次我满怀希望地把人选资料带回家,换来的却是浩然和若晴的冷脸。
有一次,我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孩,名校硕士,在外企做高管,长得也漂亮。
我把照片拿给浩然看,以为他肯定会动心。
“爸,我真的不需要。”浩然头都没抬,直接把手机推了回来。
“你好歹看一眼!这姑娘条件多好……”我有点急了。
“条件好又怎样?我压根不想结婚!”浩然的声音有点大,带着点不耐烦。
我气得拍了桌子:“你到底怎么回事?是不是有什么毛病?”
浩然猛地抬头,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:“你觉得我有什么毛病?爸,你真觉得是我的问题?”
那眼神让我心里一咯噔,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,说不出的怪异。
我压住火气,想再问点什么,可他已经起身回了房间,门“砰”地一声关上。
若晴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我试着旁敲侧击,问她为什么这么排斥相亲。
她只是淡淡地说:“爸,我现在挺好,真的不想考虑这些。”
有一次,我忍不住提了一句:“你是不是觉得爸妈的婚姻不好,所以才不想结婚?”
若晴愣了一下,眼神闪了闪,然后说:“爸,你别乱想,我就是还没准备好。”
她这反应让我更疑惑了,感觉她的话里有话,可我又抓不住重点。
为了搞清楚孩子们到底怎么想的,我开始留意他们的日常表现。
以前,浩然和若晴虽然工作忙,但周末总会回家,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顿饭,聊聊生活。
可现在,他们宁愿在公司加班到深夜,也不愿意在家多待一会儿。
吃饭的时候,他们也是匆匆扒几口饭,就借口有事回房间,连句话都不多说。
有一次,我无意中听到浩然在阳台上打电话,声音压得很低:“我真的不想回家,一回家就觉得喘不过气……”
喘不过气?我们家怎么就让他喘不过气了?
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决定找张梅商量。
“梅,你说咱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?孩子们怎么这样?”我问她。
张梅正在厨房洗碗,停下来想了想:“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,咱们也没亏待过他们。”
“那他们为什么这么反常?总不能真是工作忙吧?”我追问。
她叹了口气:“可能是年轻人的想法跟咱们不一样,时代变了。”
她这话说得轻巧,可我总觉得她也在回避什么,眼神里有一丝躲闪。
为了弄明白,我开始更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。
浩然平时很少在家接电话,偶尔有电话进来,他也会特意走到阳台,声音小得像在说悄悄话。
有几次,我隐约听到他说:“不行,现在不方便……”或者“等我搬出去再说吧……”
搬出去?他竟然想搬出去住?
我心里一紧,赶紧找他问清楚:“浩然,你是不是打算搬出去?”
他愣了一下,然后点点头:“嗯,我想租个房子,独立一点。”
“家里不好吗?为什么要搬出去?”我尽量让语气平静。
“爸,我都这年纪了,想有自己的空间,很正常吧。”
他这话听起来有道理,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。
以前他从没提过要搬出去,怎么突然有这想法?
若晴的变化也不少。
她以前爱跟我们分享工作上的趣事,比如客户的故事或者同事的八卦。
可现在,她变得特别沉默,问她工作怎么样,她就敷衍地说:“还行,挺好的。”
更奇怪的是,浩然和若晴好像有什么秘密瞒着我们。
有几次,我看到他们俩在房间里小声说话,我一推门进去,他们立刻就不说了。
“你们聊什么呢?”我试着问。
“没什么,工作上的事。”他们总是这句回答。
可他们的表情那么严肃,哪像是聊工作?
02
这种猜疑让我越来越不安,感觉家里像蒙了一层雾。
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,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全家郊游,想重温他们小时候的快乐时光。
我们去了市郊的公园,那是他们小时候常去的地方,有湖有草坪,还有个小游乐场。
可整个过程中,浩然和若晴都心不在焉,拍照时笑容僵硬,像是在应付。
有一次,我看到若晴盯着湖边一对牵手散步的老夫妇,眼眶竟然红了,悄悄转过身擦了擦眼角。
我心里一震,想问她怎么了,可她已经快步走开了。
回来后,我翻出家里老照片,想找找过去的线索。
照片里,我和张梅年轻时笑得那么开心,搂着彼此,像是热恋的情侣。
可这些年,工作忙,生活琐碎,我们的相处变得像老搭档,平淡得像白开水。
有一次深夜,张梅曾叹息:“建国,孩子们长大了,咱们是不是忘了怎么去爱?”
我当时没当回事,可现在回想,孩子们是不是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?
我试着和张梅聊这些,她却说:“孩子们大了,可能只是压力大,别想太多。”
可她的语气里,藏着一丝我读不懂的情绪。
我开始怀疑,我们的婚姻模式是不是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。
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,发生了一件事,让我更加摸不着头脑。
有一次,我在整理书房时,翻到浩然的一本书,是一本关于“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”的心理学书。
书页里夹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“逃避”和“压抑的根源”几个字,旁边还有些零碎的笔记。
我试着问浩然:“你最近在研究心理学?这是工作需要吗?”
他一把抢过书,语气有点急:“爸,这是我随便看看的,没啥。”
可他那慌张的样子,分明不像“随便看看”。
没过几天,我又发现若晴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封没寄出的信。
信里写着:“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,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。每次想起过去,我都觉得心像被什么堵住了。”
信没有署名,但我能感觉到字里行间的痛苦。
我回忆起若晴小时候,有一次我和张梅吵架,声音大了点,她躲在房间里偷偷哭。
第二天,她却默默帮张梅收拾家务,像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难道她的痛苦跟那时候的争吵有关?
我试着问她:“晴晴,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?跟爸说说,爸帮你分析。”
她摇摇头,眼睛红红的:“爸,有些事我自己都理不清,真的没法说。”
她这话让我心里更沉重了。
更让我困惑的是,若晴大学时的一段恋情。
我从她一个老同学那儿听说,她大学时谈过一个男朋友,感情特别好,男方还计划过求婚。
可毕业后,他们突然分手,原因没人知道。
同学还提到,那男的曾说过:“若晴对家里的事好像有种说不出的压力。”
我回家后试探着问若晴:“听说你大学时有个男朋友,挺认真的,怎么分了?”
若晴的脸色瞬间变了:“谁跟你说的?都过去的事了,没什么好提的。”
她语气冷得像冰,我还想追问,她已经回房间把门关上了。
这反应让我更觉得不对劲。
如果只是普通分手,为什么连提都不愿意提?
我又想起浩然的异常。
有一次,他在阳台打电话,我隐约听到他说:“小云,我现在真的不方便,你别再打来了……”
小云?这是谁?
我后来从他同事那儿打听,得知“小云”可能是他项目组的一个同事,女的,对他好像有特别的好感。
可浩然一直保持距离,从不主动提起她。
我开始怀疑,浩然是不是也在回避什么感情问题。
这些零碎的线索让我脑子一片乱麻。
为了搞清楚真相,我开始更留意孩子们的生活细节。
有一次周末,浩然下楼买东西,忘了把手机带走。
手机落在床上,屏幕亮着,显示有个叫“小云”的人打了十几个未接电话。
我犹豫了一下,没去接,但心里像被什么揪住了。
谁会这么急着给他打电话?
浩然回来后,看到手机,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。
他赶紧回拨过去,但好像没人接。
接下来的几天,他整个人都心神不宁,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。
我问他:“浩然,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麻烦?跟爸说说。”
他只是摇头:“没事,爸,你别担心。”
可他那样子,分明就是有事瞒着我。
若晴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有天晚上,我听到她房间里传来低低的哭声。
我敲门问:“晴晴,你怎么了?没事吧?”
“没事,爸,你去睡吧。”她的声音带着点哭腔。
我站在门口不肯走:“有什么事跟爸说,爸帮你想办法。”
过了一会儿,她开门出来,眼睛红得像兔子。
“爸,我问你,如果一个人让你觉得很痛苦,可又舍不得放手,你会怎么办?”
我愣了一下:“你是说……感情上的事?”
她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算是吧,挺复杂的。”
“是不是有人欺负你?告诉爸,我去找他!”我急了。
“不是的,爸,你不会懂的。”她苦笑了一下,“有些事,说出来可能会让更多人难受。”
这话让我心里一沉,像掉进了冰窟窿。
我想再问,她已经转身回房间了。
从那以后,我开始特别注意家里的一举一动。
我发现,孩子们在家里越来越沉默,连平时看电视的时光都没了。
以前我们一家人爱一起看综艺,边看边笑,现在他们宁愿躲在房间里玩手机。
有一次,我故意在客厅和张梅大声聊天,聊些家常,比如周末吃什么、去哪儿玩。
结果浩然从房间出来拿水,听到我们的对话,脸色变得很不自然。
他匆匆倒了杯水,脚步都有些僵硬地回了房间。
若晴的反应也差不多。
03
有天晚上,张梅在厨房做饭,我过去帮忙,俩人边干活边聊。
若晴正好经过厨房,听到我们的声音,脚步明显加快,像是不想多待。
我喊她:“晴晴,过来一起聊聊!”
她只是敷衍地应了声“忙着呢”,就走了。
这反应太奇怪了,我们不过是在聊家常,他们为什么这么敏感?
我开始回忆我和张梅的相处。
张梅是个好妻子,这些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,我忙工作,她从不抱怨。
我们俩虽然没啥轰轰烈烈的爱情,但也算互相尊重,没啥大矛盾。
孩子们小时候看着我们这样,应该觉得挺正常吧?
可为什么现在,他们看我们的眼神里总带着点说不清的东西?
这种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。
有几次,我和张梅在客厅坐着聊天,聊着聊着就觉得有人在看我们。
我一回头,总是看到浩然或若晴站在不远处,眼神复杂,像是在观察什么。
有一次吃饭,张梅给我夹了块鱼,这是我们多年的习惯,没啥特别的。
可我无意间瞥到若晴,她盯着这一幕,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情绪。
我心里咯噔一下,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劲。
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,我特意观察了几天。
我发现,每次我和张梅有亲密的举动,比如一起看电视时靠得近点,或者开玩笑时笑得大声点,孩子们都会不自觉地皱眉。
有一次,我试着问浩然:“你觉得爸妈这样相处,有什么问题吗?”
他愣了一下,支支吾吾地说:“没……没什么,挺好的。”
可他的眼神,分明在躲闪。
我又问张梅:“你有没有觉得,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有点怪?”
她想了想,笑着说:“你想多了吧,他们可能是工作压力大。”
可她笑得有点勉强,我知道她心里也没底。
就在我为这些异常现象头疼的时候,我越来越觉得,问题可能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。
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,决定不能再这样猜来猜去,必须主动出击,找出孩子们心里的疙瘩。
我先找了个周末,约浩然和若晴一起吃顿饭,想借着轻松的氛围聊聊心里话。
我特意选了家他们小时候爱去的餐厅,点了几道他们爱吃的菜,比如糖醋排骨和红烧鱼。
吃饭时,我尽量让气氛轻松,聊些过去的趣事,比如浩然小时候偷吃蛋糕被抓包的糗事。
浩然难得笑了笑,说:“爸,那时候你还罚我抄课文呢。”
若晴也接话:“对,还有我偷穿你的高跟鞋,摔了个大跟头。”
那一刻,我感觉家里的温暖好像又回来了。
可笑过之后,他们的眼神又暗了下去,像是被什么拉回了现实。
我试着切入正题:“浩然,晴晴,爸知道你们最近好像有心事,能不能跟爸说说?”
浩然低头扒饭,没吭声。
若晴犹豫了一下,说:“爸,真没事,就是工作压力大。”
我知道他们在敷衍,但我没逼他们,怕把关系弄得更僵。
饭后,我提议去旁边的公园散步,他们竟然没拒绝。
走在湖边,我故意放慢脚步,想多观察他们的反应。
若晴看着湖面,突然说:“爸,你还记得小时候带我们来这儿放风筝吗?”
“当然记得,你的风筝还挂树上了,浩然爬树去拿,结果摔了一身泥。”我笑着回答。
她笑了笑,眼神却有点落寞:“那时候多简单,啥都不用想。”
我心里一动,觉得这是个突破口,可还没等我开口,她就转开话题,说要去买杯咖啡。
回家后,我开始反思,孩子们是不是因为家里某些事,觉得不安全,才不愿意成家。
我决定从自己和张梅入手,看看我们的婚姻是不是真出了问题。
那天晚上,我和张梅坐在客厅,关了电视,认真聊了一次。
“梅,你觉得咱们俩这些年,真的幸福吗?”我问得有点小心。
她愣了一下,放下手里的毛衣:“建国,你怎么突然问这个?咱们不一直挺好的吗?”
“挺好是挺好,可我总觉得,孩子们看咱们的眼神不对,好像咱们的相处让他们不舒服。”
张梅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口气:“其实,我也感觉到了,晴晴有时候看我,眼神怪怪的,像在怪我什么。”
“怪你?怪你啥?”我有点惊讶。
“我也不知道,可能是我这些年太操心家里,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吧。”她声音低了下去。
我突然想起,年轻时我们也吵过架,虽然不多,但每次吵完,孩子们都会躲在房间里不出声。
有一次,我和张梅因为工作的事吵得凶,浩然半夜跑来问:“爸,你们是不是要离婚?”
那时候我们只顾着安慰他,却没深想这事对他的影响。
“梅,咱们得跟孩子们好好谈谈,不能再让他们憋着了。”我下定决心。
她点点头:“好,我跟你一起试试。”
第二天,我找了个机会,单独把浩然叫到书房。
“浩然,爸跟你说句实话,我知道你有心事,尤其是那个‘小云’,是不是跟你关系不一般?”
浩然脸色一变,赶紧说:“爸,你别乱猜,小云就是同事,没别的。”
“真没别的?那她为什么给你打十几个电话?你还说回家压抑,到底压抑在哪儿?”我语气尽量温和。
他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,才开口:“爸,不是小云的问题,是我……我不知道怎么跟你说。”
“没事,慢慢说,爸听着。”我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他深吸一口气:“其实,小云对我挺好的,她跟我表白过,但我拒绝了。”
“为什么?她条件不好?”我有点意外。
“不是,她很好,可我总觉得,谈恋爱最后都会变成你和妈这样,平平淡淡,没啥意思。”
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。
“你觉得爸妈的婚姻不好?”我声音有点发紧。
“不是不好,就是……太像例行公事了,我怕自己也变成这样。”他低着头,声音很轻。
我愣住了,没想到浩然会这么想。
我试着解释:“爸妈是老一辈,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,但我们是真心过日子。”
他点点头,没再说话,但我看得出,他心里的结还没完全解开。
跟浩然的谈话让我意识到,孩子们的婚姻观可能真的受了我们夫妻的影响。
我又找了个机会,跟若晴单独聊。
那天她下班回来,我在客厅等她,递了杯她爱喝的热可可。
“晴晴,爸知道你大学那段感情,可能让你受了伤,能不能跟爸说说?”我试探着问。
她握着杯子,沉默了好久,终于开口:“爸,那时候我真的很喜欢他,他也对我好,计划过一起出国。”
“那后来为什么分了?”我小心地问。
“因为我发现,他想要的婚姻,跟你和妈太像了。”她声音有点颤抖。
“像我们?怎么说?”我追问。
“他想要我当全职太太,像妈一样,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,可我不想那样。”她眼眶红了。
“我不想一辈子围着家转,我怕自己会失去自我,就像……”她停住了,没说下去。
“像你妈?”我试着接话。
她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不是说妈不好,只是我觉得,妈有时候活得太累了,为了我们,为了家。”
我心里一酸,想起张梅这些年默默操持家务,从没抱怨过一句。
“晴晴,你是不是觉得爸妈的婚姻,让你对结婚有了阴影?”我问。
她没直接回答,只是说:“爸,我只是怕,怕自己走错路。”
04
跟两个孩子的谈话让我明白,他们的抗拒不只是个人选择,根源还在我和张梅的婚姻模式上。
我决定从改变自己开始,让家里重新找回温暖。
我先跟张梅商量,决定每周抽一天晚上,全家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,比如看电影、做饭,或者一起玩桌游。
第一次家庭活动,我们选了做披萨。
我特意买了食材,浩然负责和面,若晴调酱料,我和张梅切菜。
一开始,孩子们还有点拘谨,但当披萨烤好,香气飘满厨房时,大家都笑了。
“爸,你这刀工不行啊,土豆片厚得像饼干!”浩然打趣我。
“得了,你那面团跟石头似的,还说我!”我故意回怼。
若晴笑着插话:“妈,你这酱料放太多盐了,下次我来调!”
张梅假装生气:“好啊,你们仨合伙欺负我!”
那一晚,我们笑得比过去一年加起来都多。
吃完披萨,我提议大家说说最近的开心事。
浩然说公司新项目拿了个奖,若晴分享了帮客户打赢官司的成就感。
我看着他们,觉得心里暖暖的。
家庭活动多了起来,孩子们在家待的时间也渐渐变长。
我还开始试着改变和张梅的相处方式。
以前我们忙着工作和家务,很少有二人世界。
现在,我会特意抽时间陪她,比如周末一起去菜市场,挑她爱吃的菜,聊聊年轻时的傻事。
有一次,我买了束花送她,她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:“建国,你这是干嘛?都老夫老妻了!”
“老夫老妻就不能浪漫了?我想让你开心。”我笑着说。
她眼眶有点湿,握着我的手说:“建国,这些年辛苦你了。”
我摇摇头:“辛苦的是你,操持这个家不容易。”
孩子们看到我们这样,反应也变了。
有一次,若晴看到我帮张梅系围裙,笑着说:“爸,你这老夫老妻还秀恩爱,害不害臊!”
浩然也打趣:“妈,你得管管爸,别让他太肉麻!”
他们的语气轻松,眼神里多了点温暖,不再是以前那种复杂的审视。
慢慢地,我发现孩子们的心结在一点点解开。
浩然开始主动提起“小云”,说她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孩,最近还帮他改进了项目方案。
我试着问:“你对她到底啥感觉?真没一点心动?”
他笑了笑:“爸,我在考虑,慢慢来吧。”
我没催他,只说:“不管你咋选,爸都支持,只要你开心。”
若晴那边也有了变化。
有一次,她主动跟我聊起大学那段感情,说分手后她一直怕自己选错人。
“爸,我现在明白了,婚姻不是非得像谁,而是要找对的人。”她语气坚定。
我点点头:“对,找个让你觉得舒服的人,比啥都重要。”
她笑了,抱了我一下:“爸,谢谢你。”
那一刻,我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几个月后,家里的气氛彻底变了。
浩然开始跟小云走得近了,偶尔会带她来家里吃饭。
小云是个活泼的女孩,第一次来就跟张梅聊得热火朝天,还帮着一起洗碗。
若晴也开始接受相亲,虽然没马上找到合适的对象,但她不再抗拒,愿意试着去了解别人。
有一次,她笑着跟我说:“爸,我昨天相亲那人还挺有趣,讲了个冷笑话,差点把我笑喷了。”
我故意逗她:“哟,晴晴动心了?啥时候带回来让爸妈瞧瞧?”
她脸一红:“爸,你急啥,慢慢来!”
我们一家人又恢复了以前的热闹,周末经常一起做饭、看电影,笑声不断。
有天晚上,我们全家坐在客厅看老照片,回忆过去。
浩然指着一张照片说:“爸,你看你这发型,当年也挺潮啊!”
张梅笑得直拍腿:“潮啥潮,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帅得不行,天天照镜子!”
若晴也加入吐槽:“妈,你这裙子也太夸张了,跟孔雀开屏似的!”
我假装生气:“你们仨合伙欺负我俩是吧?信不信我翻出你们小时候的光屁股照片!”
大家笑成一团,客厅里满是温馨。
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,我突然明白了,家庭的真相之一,是我们这些年太注重“过日子”,忽略了彼此的情感交流。
真相之二,是孩子们对婚姻的恐惧,其实是我们无意中传递的压力。
但好在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
我们用爱和沟通,把那些裂痕一点点修补好。
现在,我62岁,离退休还有几年,但我已经不那么焦虑了。
浩然和若晴都在慢慢敞开心扉,愿意去迎接自己的生活。
我和张梅也学会了更珍惜彼此,偶尔还会牵手去公园散步,像年轻时那样。
那天傍晚,夕阳洒在湖面上,我和张梅并肩走着,身后是浩然和若晴的笑声。
我回头看他们,心里满是踏实。
这个家,终于又找回了从前的温暖。
深富策略-实盘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-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